6月3日訊(湘潭日報 曾佰龍 通訊員 王慧琦 實習生 彭思)江麓集團三分廠302車間職工王廷軍,不僅是位優(yōu)秀的職工,還是一位蛋雕藝術達人。在工作之余,他熱衷蛋雕藝術,創(chuàng)作了許多作品。2015年12月,在省首屆“手工編織職業(yè)技能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大賽”中,王廷軍的蛋雕系列作品《生旦凈末丑》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,被評選為綜合類民間組一等獎。王廷軍被省文化廳授予“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手工技藝傳習者”稱號,被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“湖南省技術能手”稱號。 王廷軍的手工藝作品能獲得這樣的榮譽,緣于他對傳統(tǒng)手工藝創(chuàng)作的熱愛與執(zhí)著。6月2日,在王廷軍家里,我們見到了他制作的許許多多精巧的小手工藝品,有蛋雕、蛋繪、燙畫、根雕、粉筆雕刻、剪貼、篆刻等等。而他最喜歡的是蛋雕。 為了掌握蛋雕這門技藝,他不知下了多少功夫。一個蛋殼略比紙厚,在它上面雕刻真可謂如履薄冰,用力稍不均衡,蛋殼就會破。但王廷軍決心要學要試。為了練好技藝,他一有空就操刀練功,刻、剔、挑、磨,在小小蛋殼上演繹“全武行”。進入狀態(tài)的王廷軍,凝神聚力,摒棄雜念,屏住呼吸,全神貫注進行雕刻,也因此不知耗費了多少蛋殼。從下刀生疏到技術熟練再到游刃有余,王廷軍成功創(chuàng)作了第一件蛋雕作品——《大衛(wèi)圖像》。新作品陸續(xù)問世后,他又萌生了更大的想法:創(chuàng)作系列作品。 王廷軍選擇雕刻《京劇生旦凈末丑臉譜》、《中華百帝》這兩個題材。為完成《中華百帝》蛋雕,他找資料熟知人物形象,揣摩人物神態(tài),花費了半年多時間終于完成創(chuàng)作。在一個分隔成數(shù)個小格的紙盒里,我們看到了《中華百帝》蛋雕,一百位帝王一百種神態(tài),或威嚴,或霸氣,或睿智,氣度不一,風采各異。王廷軍將他們雕刻得活靈活現(xiàn),每一筆勾勒都線條流暢,刻力輕重把握恰到好處,不同人物面部特征表現(xiàn)完整。在蛋雕背面,他用一手漂亮的篆體字寫出每位帝王的年號,整件作品渾然天成,精美之至,把玩之間令人愛不釋手。隨后,《京劇生旦凈末丑臉譜》也雕刻完成,京劇五行在小小的蛋殼上生動傳神,顧盼生輝。 對手工藝品制作入了迷,除了蛋雕,任何材料到了王廷軍手里,他都要琢磨出個玩意來。如在粉筆上雕刻出人物造型與亭臺樓榭,用海綿剪出小鴨、小狗,對著泡沫板摳出小白兔……材料、技法各異,造型更是千變?nèi)f化。舅舅有個苗圃,王廷軍就從苗圃找來樹根,每天對著看、對著想,拼拼湊湊,切切削削,龍、鳳凰、鹿等一件件根雕作品誕生了。一塊三合板,王廷軍花費心思用電烙鐵燙過后,一匹奔馬呼之欲出。 王廷軍說,中國傳統(tǒng)手工藝藝術浩如煙海、博大精深,是民間藝術家們智慧的結晶,是留給后人的富貴財富。他從未想過自己的作品價值幾何、能否得獎,他只想為藝術的傳承盡自己一點力。 |